欢迎来到世界珠心算网 Welcome to WAAMA
研究
学术论坛
首页 研究 学术论坛
珠算的智慧:从古老的技艺到未来教育——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第九次珠心算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综述
2025-04-25 10:48 浏览次数:7次 来源:世界珠心算联合会


2025年4月10日上午,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珠联)第九次珠心算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北京召开,世珠联会长欧文汉出席研讨会。世珠联副会长、印度尼西亚SEMPOA SIP珠心算协会理事长林建中先生,印度阿巴克斯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巴希尔·艾哈迈德先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主任闫晓茗女士作学术报告。研讨会由秘书长程北平主持。

林建中副会长.jpg

世珠联副会长、印度尼西亚SEMPOA SIP珠心算协会理事长林建中先生作题为《印度尼西亚SEMPOA SIP珠心算协会的创新发展策略》的发言。他通过分享该协会的发展历程、市场定位与创新策略,揭示了如何将珠心算从传统计算技能转化为开发大脑潜能项目,并成功应对时代挑战的经验。协会目前拥有418个学习中心,学员年龄集中在6-9岁,同时覆盖4-5岁学龄前儿童。协会早期创始团队与家长年龄相仿,沟通顺畅,但随着家长群体代际更迭,需要不断适应新一代家长的需求。对于32-38岁的千禧一代家长而言,他们普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素养,但也更易对单一教育模式产生倦怠。为此,协会调整定位,强调珠心算并非“速算技巧”或“数学工具”,而是大脑综合训练体系”,以此区别于传统数学教育机构。此外,为扭转家长对珠心算的刻板印象,协会通过“问题对比法”传递理念:例如,询问家长运用算盘计算“2+3”与“2+2+5+50-6”哪个更简便。若家长认为前者更易,则说明其将珠心算视为数学技能;而后者因涉及多步骤运算,需调动大脑综合能力,更能体现珠心算作为脑力运动”的本质。基于此,协会将学员称为“运动员”,教师定位为“教练”,课程融入竞技元素,定期举办线下及线上竞赛。疫情期间,协会通过在线培训和竞赛吸引上万学员参与,并于2023年以“全球最大规模珠心算线上竞赛”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极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面对印尼学生课余时间有限、兴趣班竞争激烈的现状,协会提出“一次付费,双重收益”概念:珠心算训练可同时激活左脑(逻辑)与右脑(创意),相较单一学科或艺术培训更具性价比。教学上,协会结合“视觉、听觉、动觉”三模态训练,强化学习效果;技术层面,教材植入二维码,方便家长扫码了解课程详情。此外,协会引入哈利波特式勋章体系”,学员每完成一级训练即可获得象征不同能力的奖章(如初级“平衡勋章”、二级“专注勋章”),通过游戏化激励机制提升学习动力,同时形成品牌传播效应。林建中强调,珠心算教育的核心在于持续创新与理念传播,经验表明,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转型需要以用户思维重构价值认知,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创意运营,方能在多元教育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巴希尔先生.jpg

印度阿巴克斯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巴希尔·艾哈迈德先生以《滑块算盘对于珠心算以及儿童视觉记忆发展的认知影响》为题,分享了其团队研发的“滑块算盘”工具对儿童珠心算能力及视觉记忆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实践成果。作为印度珠心算教育领域的创新者,阿巴克斯公司自2012年推出滑块算盘以来,通过技术专利与色彩化设计,将传统的珠心算工具打造成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教学产品,助力印度公立及私立学校学生提升数学技能与认知能力。他指出,滑块算盘的核心在于将抽象数字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其设计采用分体式彩色滑块(红、绿、蓝等对比色系),每个滑块对应特定数值,并通过左右滑动改变颜色组合与位置,帮助儿童直观理解数字关系。例如,绿色滑块右移代表数值增加,红色滑块隐藏则对应减法逻辑。这一设计通过“色彩-数值”的强关联,刺激儿童对数字的图形化记忆,强化运算思维。研究数据显示,持续使用滑块算盘6个月的学生,计算速度平均提升40%,尤其在12-13岁群体中效果显著。巴希尔强调,该工具不仅训练计算能力,更通过“图像式思考”激活右脑创意潜能,为儿童构建“数字即图形”的认知框架。巴希尔介绍,截至2024年,其机构已培养累计超2万名学生系统学习珠心算,其项目亦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为提升学习动力,公司自1999年起连续25年在印度举办珠心算竞赛,邀请政府官员和学者参与,形成“学习-竞技-展示”的良性循环。巴希尔表示,滑块算盘的成功得益于两大策略:一是以“降低认知门槛”为目标,通过色彩与动态操作简化复杂运算;二是将工具功能与脑科学结合,强调“视觉记忆优先于机械记忆”的教育理念,通过融合传统珠心算与现代认知科学,突破“计算工具”的单一功能,转向“全脑开发”的综合性教育载体。

闫晓茗主任.jpg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主任闫晓茗女士以《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看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国珠算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中国珠算自2013年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后,以系统性保护理念推动传承创新,为全球非遗治理提供了实践范本。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作为“中国珠算”非遗项目的保护主体,坚持系统性保护的理念,通过顶层设计、理论研究、教育传承、普及传播、国际合作等,致力于确保珠算非遗可持续实践和传承这一总体目标。截至2025年3月,珠算(珠心算)已有16个非遗项目和48名传承人。传承和实践促进更广泛的群体认识珠算非遗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提升公众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一是健全非遗系统性保护机制,保护能力更加坚实。以《公约》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制定《珠算心算传承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2)》,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经费保障进一步优化。二是深化珠心算科学理论研究,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中珠协致力于用科学理论研究引领推动珠算非遗传承保护发展。通过自主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以及联合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开展13项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组织学术研讨和出版著作等将课题研究成果传播推广,进一步对珠算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三是融合传承实践与教育实验,活态传承更加巩固。中珠协在全国设立15个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形成了一大批珠算非遗特色学校,有力地加强了珠算非遗的传承。开展相关的珠心算教学培训、研讨有力地提升了珠算心算师资和传承人的能力建设。2018年以来,全国超270万少年儿童参与珠心算学习。四是拓展多元普及与传播路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全国珠心算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展演、等级鉴定促进学员间交流,深化对珠算心算的认知理解。中珠协建立了融媒体传播矩阵,有效增强珠算的社会影响力。五是开展广泛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传播更加广泛。通过承办世界珠心算比赛、牵头开展世珠联学术交流等推动珠算智慧全球共享。展望未来,珠算非遗传承保护要进一步探索多元传承模式,提升传承人综合素质,构建珠算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努力创新珠算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体系。

照片.jpg

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全国珠算教育联盟的中岛艾科、牧野正明、小原光治向研讨会书面提交了题为《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算盘”视频教学效果研究》的论文,介绍了视频教学对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升学生理解水平与课堂专注度的积极作用。

世珠联第九次珠心算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围绕珠算非遗保护、珠心算教育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与会代表中凝聚起共识:珠算心算事业的发展需要兼顾文化属性与教育功能,既要依托现代认知科学验证和发挥其启智价值,也要创新传播方式增强时代吸引力。未来世珠联将邀请更多全球珠算界专家参与到交流研讨中来,为人类非遗珠算的传承保护发展作出积极贡献。